呼和浩特3月3日电 题:内蒙古开学季:蒙古style进校园
记者 乌瑶 张玮
穿蒙古袍骑马上学、手捧哈达敬献老师、袅袅炊烟的蒙古包里周到的迎宾礼……
图为蒙古族小学生手捧哈达敬献老师。 刘宝华 摄新学期伊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地用传统的蒙古族仪式来迎接开学季的到来,“蒙元文化从娃娃抓起”的风采刷爆朋友圈。
“我觉得我再也解释不清楚骑马上学这件事了。”不少身在外地的内蒙古人纷纷转发,调侃之余更多是对文化的自信,想把这一幕特别的风景分享给不了解的人。
图为老师教学生们骑马。 刘宝华 摄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蒙古民族文化在生产生活中难有“用武之地”。当地不少年轻的蒙古族青年从小接受中文授课,已经不会说蒙古语了。现代因素越来越影响着蒙古族孩子的蒙元文化传承。
“我们的学生一般也不骑马上学,这次是提前跟学生家长沟通的结果。”斯琴巴特是骑马上学的“始作俑者”,他也是锡林浩特市第一蒙古族小学的校长,该校在校学生超千人,采用蒙古语授课。
图为蒙古族学生们骑马上学。 塔拉 摄斯琴巴特向记者解释,学生家就在附近,家里有马,学生平时在家也会骑马。“家长特别支持开学当天‘骑马上学’的提议。到学校后,家长直接‘变身’老师,给学生们讲马和马鞍的故事。这也是文化的传承呀。”
内蒙古的开学季不仅有骑马上学,还有传统民族礼节的拜年礼。校园内的蒙古包炊烟升起,伴随着悠扬欢快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们双手捧着哈达向老师拜年,老师以民族传统礼节迎接学生,为孩子们赠送《蒙古秘史》图书,用蒙古族传统民俗迎接孩子们报到。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一小学的蒙古族学生乌日力格很兴奋:“开学了,老师送了我们礼物,我非常开心!”
“让孩子们从小感受民族文化,了解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民族的传承。”额日和木也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1200多个孩子中蒙古族学生占1/6。
传统民族文化展示并非是开学季的“昙花一现”,很多蒙古民族文化的精粹早已融入校园生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锡林郭勒当地的不少小学,几乎每一周都安排民俗文化、马头琴演奏、搏克等课程。
“这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和眼界都有很好提升。”斯琴巴特尔有感而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内蒙古当地的高校中,除了在课余安排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的活动外,诸如马头琴、呼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设置为正规本科专业。
“我们把民族文化当做资源,进行挖掘使其变成教学、研究、表演的资源,这也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方向。目前蒙古民族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器乐和舞蹈两方面。像马头琴、长调等专业1957年就开始设置了,现在也有研究生了。”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务处主任苗金海说。
图为老师以民族传统礼节迎接学生。 塔拉 摄苗金海表示,这些传统民族专业学生其实就是传承人。他们大多蒙古语授课,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对文化的耳濡目染的感悟。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同样作为“文化名片”被展示出去。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举办的校园那达慕文化节是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规模最大、蒙古族传统项目最多的大型活动。每到秋季时分,全学校师生都动起来,大家穿着蒙古袍,在操场上祭火、唱歌跳舞、比赛射箭摔跤,好不热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