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0日讯夏天是什么味道?有一种味道,你一定记得。那就是嚼着凉水浸的番茄、黄瓜,煲电视剧的夏天。
老底子的番茄,浓浓的,有点沙瓤,酸甜适口。现在的番茄,淡淡的,硬硬的。味道嘛……嘿嘿。
本地番茄上市的季节,我们会特别怀念那种番茄的老味道。在杭州,哪里还能吃到呢?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余杭乔司朝阳村,找到杭州城里最后一块老番茄田。
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尝到了记忆里的番茄味。
村里的番茄爷爷
守护最后的老番茄
“朝阳村在哪里?”
“过了宜家西面那座桥就是。”
没想到,如此繁华的地段,竟然还有人种地。
在朝阳蔬菜农业园区,72岁的阿虎伯正在大棚里忙碌。
今年他家的番茄,4月18日上市,而5月是番茄味道最好的时候。 6月5日以后,随着气温逐渐攀升,番茄生长太快,味道会受到影响。
500亩蔬菜基地,有150多亩种植番茄。种番茄的有60来户,都是像阿虎伯这样的老人家,年纪最大的76岁,年纪最轻的也有50多岁,都是爷爷辈的人。
每年11月育种,12月把苗种到营养钵,春节前,已经移栽到大棚地里。越冬栽培的番茄,要盖好几层膜,白天还要揭膜透气。
如果气温低于零下五度,番茄苗要盖5层膜,白天一个个棚地揭膜,下午再盖膜,就是一件麻烦事。
种了30多年番茄,阿虎伯春节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时间走亲戚,每天都下地干活。大棚里的番茄,还不像露地番茄,花朵是可以自然授粉结果的。我们吃的每一颗番茄,都是阿虎伯他们一朵朵花人工授粉得来的。地里真的永远有干不完的活。
皮薄沙瓤味浓
村里番茄就是老底子的味道
过去,阿虎伯和生产队的兄弟姐妹一起种水稻和棉麻。1983年村里分产到户,大家寻思着种水稻收入低,改种了蔬菜。
当时,有两三户人家种番茄效益好,村里就都跟着种番茄,辛苦却是不减反增。
朝阳村是我省最老的番茄产区之一,这些年,省市区各级农业部门来村里推广过的番茄品种不下20个。
不管外面的品种如何翻新,村里种的番茄,永远是那种叫“合作903”的品种。
“这是个上海老品种,上世纪90年代末曾在浙江推广过,2000年之后,被硬果型、更高产的以色列番茄取代。”
好看好卖不好吃,这是省农业农村厅蔬菜专家胡美华对以色列番茄的评价,而“合作903”,正是杭州人心心念念的老味道。
现在,大家种的基本是以色列番茄,朝阳村是杭州城里最后种老品种的。
多的时候,阿虎伯一年要种10多个大棚的番茄。去年,小中风之后,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大小番茄和黄瓜一起,只种了5个大棚。
摘了颗红彤彤的大番茄,阿虎伯请钱江晚报记者尝了尝。
番茄的皮薄薄的,肉厚有沙瓤,味道酸甜,风味很浓,真的就是记忆里的番茄味。
“用这种番茄烧汤,汤水喝起来浓浓的,特别入味。吃过我们的番茄,你不会想吃以色列番茄的。” 阿虎伯很自信,如果自己种的番茄,连自己都不想吃,那还怎么拉到市场上去卖呢?
那么,朝阳村种的番茄为什么味道特别好呢?
朝阳村隶属于余杭乔司,其实是个“无中生有”的地方,因为以前这里曾经是江水涛涛的钱塘江,是历史上的退潮形成的土地,土壤呈沙性,比较适合种植茄果类农作物,像西瓜、番茄等等都是当地的特色。
不过,以色列番茄虽然口感一般,但地上滚一滚,依然邦邦硬,放家里20天都不烂,特别耐储运。可是,“合作903”地上滚一下就会烂,家里放上三四天就烂了,只能家门口卖卖。
曾经称霸三里亭
老番茄前路何方
贩卖蔬菜都是后半夜生意,最近农家地里菜多,市场里去晚了会抢不到摊位。阿虎伯每天晚上10点出门,一般摆到凌晨三四点钟收摊。
4月番茄刚上市时,价格最高,但夜里天气还凉,阿虎伯是抱着棉被摆的摊。
就是因为这份坚守,朝阳村的番茄产业,永远是那个规模,30多年来,每年只有100多亩的种植面积,销售范围也出不了杭州城。
在三里亭农批市场没有拆迁前,村里的番茄,每天都是拉去三里亭贩卖的,还是很受欢迎的。
后来,杭州种老番茄的人越来越少,朝阳村的番茄一到三里亭,就会遭到小商小贩们的哄抢,高的时候批发要卖6元/斤。
这些年,城市化进程飞快,三里亭拆迁后,村里先后在九堡、乔司、南苑等地的马路市场上贩卖番茄。不远来批发的也都是老主顾,他们会来回杭州城里的农贸市场零售。
批发的番茄,是前一天采摘的,摘下来的时候,颜色是红黄相间的。阿虎伯不会把最好吃的番茄卖给批发商,因为那些会太熟,小贩们用车子一拉,路上就颠坏了。
最好吃的番茄,摘下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成熟了,阿虎伯要留着自己卖,零售价可以卖到8-10元/斤。
这两年,朝阳村的老番茄,一直都在余杭南苑街道联胜农贸市场外的东西大道上沿街贩卖,交易时间基本是后半夜。
除了大番茄,村里现在还有黄色水果小番茄,大黄瓜、水果、葫芦等时令果蔬上市。如今,朝阳村的年轻一辈,已经没有人再务农,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家里什么时候能拆迁?
而老一辈的村民有着对土地的留恋,番茄爷爷们想的是,如果拆迁了,我们要去哪里种番茄?